培训讲座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培训讲座

测试之光系列讲座(一九七)——仿生纳微通道材料与器件

发布日期:2025-01-09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各师生用户:

仿生纳微通道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与新奇的性质在能源、资源、环境以及健康等领域表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。此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闻利平教授为我们介绍“仿生纳微通道材料与器件”欢迎大家关注和参加。具体通知如下:

一、时间

20251月11日(周14:00

二、地点

科技北楼301智慧培训与共享空间

三、报告摘要

仿生纳微通道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与新奇的性质,在能源、资源、环境以及健康等领域表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。基于此,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仿生纳微通道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探索。从仿生纳微通道的设计、制备为起点,构筑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固态纳微通道,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分析,揭示了纳微通道内物质输运的规律,实现了光、电、热、pH、离子、分子单因素响应及多因素响应的可控离子、分子传输固态纳微通道的制备;进一步,从纳微通道的形状、带电状态、浸润性等多方面逐步引入“非对称性”,实现了仿生智能纳微通道材料的构建,提高了物质传输的选择性、整流性与通量,该类材料在蓝色能源海洋能的捕获及铀、锂等关键元素分离富集方面表现良好的应用前景。

四、嘉宾简介

闻利平,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,中心主任/党总支书记;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。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,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。担任NPG Asia Mater和Supramolecular Materials期刊副主编和多家国际国内期刊编委。

主要从事仿生纳微通道材料体系的构筑与应用研究,提出了仿生纳微通道材料构建的设计思想,揭示了仿生纳微通道内物质可控传输的规律,构筑了系列仿生纳微通道材料体系,实现了仿生纳微通道材料在传感、能量转换、物质分离等领域的初步应用。发表相关研究成果200余篇,申请或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件,部分成果正在进行产业推进。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奖学金,包括“国家奖学金”、“朱李月华奖学金”、“唐敖庆奖学金”、“院长特别奖学金”等多项冠名奖学金以及中科院三好学生等奖励。

代表性著作

1. Cascade-heterogated biphasic gel iontronics for electronic-to-multi-ionic signal transmission, Science. 2023

2. Bioinspired Hierarchically Porous Membrane for Enhanced Uranium Extraction, Nat. Sustain. 2022

3. Nanofluidics for osmotic energy conversion, Nat. Rev. Mater. 2021

4. Free-Standing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 for High-Efficiency Salinity Gradient Energy Conversion, Angew. Chem. Int. Ed. 2021

5. Bioinspired nervous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two-dimensional laminar nanofluidics: From electronics to ionics, PNAS 2020.

五、联系人

老师    电话:020-39349149



分析测试中心   

2025年1月9日  



友情链接

电话:020-39349149     中心网站:http://atc.gdut.edu.cn/
E-mail:cszx01@gdut.edu.cn
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广东工业大学(大学城校区)科技北楼

广东工业大学   分析测试中心  版权所有  粤ICP备05008833

  • 网站二维码网站二维码
  • 服务号二维码服务号二维码
  • 订阅号二维码订阅号二维码